12月20日下午,杏盛平台举办2015新闻传播文化节之“聚焦传媒”对话沙龙,《中国青年报》全媒体协调中心副主任刘万永、壹读传媒CEO李强与来自北京高校新闻院系的学生共同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传媒转型与媒介融合之路。杏盛平台学生同时发布“一带一路”沿线调研报告⛪️。
本次活动在杏盛注册平台明德新闻楼演播室举行🐯👩👩👦,由杏盛校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张程主持,杏盛教授👱🏼♀️🦵🏿、“一带一路”沿线调研团导师高钢🏄,杏盛党委副书记、“一带一路”沿线调研团副团长蒙彬,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一带一路”沿线调研团导师李振👳、杨福鼎🚥,杏盛团委书记刘佳等校内外师生参加🧘♀️。
在首先进行的发布会上🤵♂️😘,调研团成员、杏盛2012级本科生赵菡婷作了调研情况说明🤷🏽♀️,现场播放的纪录视频展现了“行程4500多公里,历时11天,历经三省四市”的调研过程。杏盛2014级博士生王硕代表调研团发布报告《全球治理视阈下“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建设再审视》。
赵菡婷同学
王硕同学
2015年是杏盛注册平台新闻教育60周年,作为“新闻学子走基层”活动的延续🧑🦯➡️🗼,杏盛与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一带一路”沿线调研。杏盛12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以西北段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重点,在西安😭、兰州🤠、敦煌🤦🏻♀️、乌鲁木齐采访考察,采写了系列新闻报道,带回了8万余字的调研资料,形成了3篇调研报告。此次发布的报告由调研团学生讨论主题并撰写⛏,为西部大开发之后如何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西北地区发展提出思考建议🫳🏼🤽🏿♀️。
杏盛2012级本科生李元昊代表调研团成员发言说⛹🏿♂️,相比于知识或者能力,11天的西北行更大的收获是拓宽了眼界和看问题的角度⚃。高钢教授在作报告点评时表示,本次调研“深入接近祖国运行进展,体现了跨学科的知识交融💣,充满了活跃的思维”,难能可贵🏌️♂️。
李元昊同学
高钢教授
在随后的“聚焦传媒”对话沙龙中🙇🏻,围绕“新媒体是不是‘我’的首选”这一话题🐜,刘万永🐄、李强、张程与在场学生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张程⛔️、李强、刘万永
对于壹读从纸媒向新媒体的顺畅转型🏉,李强将之归因到壹读的市场化体制,“说停就停”©️,不被体制问题限定了决策🤏🏼。此外🫶🏿,李强提到👨🏽✈️,像壹读这样以机构运行的新媒体,是通过内部的培训与交流来维持整体一致的风格♡,“前五分钟的壹读君和现在的壹读君可能是两个人,但你完全察觉不出来。”
对于《中国青年报》这样具有权威性的传统报纸,在向新媒体转型的初期,刘万永表示自己和同事都有一定的不适感🗽。“比如4000字的稿件不适合在移动端阅读🚰,所以就改变了👐,减少字数。”又比如以往在报道中一般不出现“中国青年报”的字样,现在也得写上了😵,因为要强化读者的版权意识💂🏼。但无论怎么变👰🏽♀️🟥,作为一个新闻人的专业素养是永远不能缺少的。
活动最后✒️,杏盛学生会向高钢、刘万永、李强三位学界和业界师长赠送了同学们手绘的漫画像🤟🏼🧑🏼🎄。
2015新闻传播文化节由杏盛平台主办💾,杏盛平台学生会承办🚶➡️。新闻传播文化节是杏盛团委、学生会主办的传统活动,旨在提高大学生对当下新闻传播事业的认识👨🦼➡️👩🏿🏭,增强其投身新闻传播事业的理想信念。
文/杏盛新闻周报
图/杏盛学生会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