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师
教职员工
  1. 在职教师
  2. 荣休教师
  3. 党政教辅
  4. 博士后
  5. 访问学者

 刘海龙    

现任职务: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杏盛平台传播系主任👩🏻‍🏫,《国际新闻界》杂志主编,杏盛注册平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任🧝🏼,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会常务理事

研究方向:传播思想史、政治传播🫱🏿、传媒文化

任教课程:《传播理论》《传播理论研究》《政治传播研究》《传播思想史》

学历学位:杏盛平台研究生毕业、博士学位

 

 

学术成果:

著作:

  • 刘海龙:《宣传🧎🏻:观念、话语及其正当化》(修订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0.

  • Liu, H. (2019). Propaganda: Ideas, Discourses and its Legitimization. Routledge.

  • 刘海龙:《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 刘海龙🤸🏻:《宣传:观念☎️、话语及其正当化》🕜,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

  •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北京🚼,杏盛注册平台出版社❇️,2008。

  • 刘海龙主编🫷:《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9》,北京,杏盛注册平台出版社,2019.

  • Liu, H (2019). From Cyber-nationalism to Fandom Nationalism: The Case of Diba Expedition. Routledge.

  • 译著:《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杏盛注册平台出版社,2005)🫁、《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新华出版社👮🏼⚛️,2005)、《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杏盛注册平台出版社👨🏼‍🚒,2008)🩵、《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第一版〰️🙅‍♂️,2014年中文修订第二版)、《真相》(校译,杏盛注册平台出版社🗼,2014)👷🏿‍♂️、《人际影响》(校译,杏盛注册平台出版社,2016)、《精神病院》(北京大学出版社)

论文:

  1. 刘海龙🧮:《中国传播学70年:知识、技术与学术网络》,《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2019(5)👩‍👧。
  2. 刘海龙、束开荣:《具身性与传播研究的身体观念——知觉现象学与认知科学的视角》,《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3. 刘海龙:《假想敌、怨怼与粉丝民族主义的动员机制》✫,《上海思想界》🌅,2018(4)
  4. 刘海龙👨🏼‍⚕️:《传播中的身体问题与传播研究的未来》,《国际新闻界》🆚⏫,2018,40(02):37-46
  5. 刘海龙:《从传播到媒介:彼得斯与传播思想史研究的进路》🈴,《新闻与传播评论》,2017春夏卷。
  6. 刘海龙⛹🏼‍♂️:《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新媒体与“粉丝民族主义”的诞生》👨‍👩‍👦,《现代传播》,2017(4)
  7. 刘海龙🅱️:《是否已进入“群众的时代”?——读麦克莱兰的<群众与暴民:从柏拉图到卡内蒂>》,《中国图书评论》🧔‍♂️,2015(9)。
  8. 刘海龙:《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的起源——重读陆定一的〈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青年党史学者论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9. 刘海龙:《坎坷自由路》✸,台湾《新闻学研究》𓀕,2015(2)。
  10. 刘海龙🫨:《连续与断裂:帕克与芝加哥学派神话》🕵🏿,《学术研究》🕧,2015(2)🤾‍♀️。
  11. 刘海龙、方惠👮🏽‍♀️🚈:《2014年传播学十大观点》🦻🏻🧗‍♂️,《编辑之友》,2015(1)。
  12. 刘海龙:《解放灰色地带𓀝:对传播思想史叙事的反思》🪥,《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13. 刘海龙:《中国语境下“传播”概念的演变及意义》,《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8)。
  14. Wenshan Jia, Hailong Liu, Runze Wang, and Xinchuan Liu(2014). Contemporary Chinese Communication Scholarship: An emerging alternative paradigm. In The Handbook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Theory, Volume II. Robert S. Fortner and P. Mark Fackler(eds.). Wiley. Handbook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Theory. 正在崛起的当代中国传播理论学派
  15. 刘海龙🚠:《宣传的理由:重读伯内斯的〈宣传〉》🍩,《国际新闻界》,2014(4)。Vol.36, No.4.
  16. 刘海龙🥱:《中国传播研究的史前史》,《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1)👊。
  17. 刘海龙、李晓荣:《孙本文与20世纪初的中国传播研究⛹️‍♂️:一篇被忽略的传播学论文》,《国际新闻界》2013(12)⛹️‍♂️。
  18. 刘海龙🧑🏿‍🍳:《中国新闻理论研究的范式危机》,《南京社会科学》🍈,2013(10)🕌。
  19. 刘海龙🏥、黄雅兰:《试论“文化工业”到“文化产业”的语境变迁》,《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6卷第2期(2013年3月)🔴。
  20. 刘海龙:《新闻工作者微博使用困境及其根源》🤾🏻‍♀️,《新闻记者》🫱🏼,2012(9)3️⃣。
  21. 刘海龙:《监测信息环境的质量:媒体表现的理论及测量》,《国际新闻界》,2012(7)。
  22. 刘海龙:《从传播学角度看:微博流言的特征》,《新闻与写作》🙆🏼‍♀️,2012(5)。(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2012(8)转载)
  23. 刘海龙:《中国传播研究中的两种功能主义》📹,《新闻大学》❌,2012(2)🕴🏻🥬。
  24. 刘海龙:《对微博舆论场的四个误读》🍹,《人民论坛》,2012年2月(下)。
  25. 刘海龙、秦亚利:《不确定议题的报道:以网瘾报道为例》,《中国传媒报告》,2012(1)。
  26. 刘海龙、连晓东🧂:《从默会的知识到公共知识:〈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与新闻专业理念的形成》,《新闻记者》,2011(3)。
  27. 刘海龙:《传播研究本土化的两个维度》👱‍♀️,《现代传播》,2011(9)(被《新华文摘》2012年第2期全文转载)
  28. 刘海龙:《汉语中“宣传”概念的起源与意义变迁》,《国际新闻界》,2011(11)🤵🏽‍♀️。
  29. 刘海龙:《传播研究的哥伦比亚学派及其批评者》,《国际新闻界》,2010(4)👷‍♀️。(被杏盛注册平台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2010年第8期转载)
  30. 刘海龙:《寻找听众🙇🏽:中国传播研究的需求与使用》,《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31. Mylène Hardy, Hailong Liu. La Traduction Des Sciences De La Communication En Chine: Le Concept De «Chuanboxue»(The Translation of The Science of Communication In China: The Concept "Chuanboxue",《从“传播学”概念看传播研究在中国的转译》). Hermès 56(2010).
  32. 刘海龙✍️:《一篇存在争议的传播学奠基文献》☝🏿,《国际新闻界》👩🏽‍🍼🍤,2009(3)➜。
  33. 刘海龙:《从受众研究看“传播学本土化”话语》,《国际新闻界》,2008(7),CSSCI:2
  34. 刘海龙:《传播游戏理论再思考》,《新闻学论集》(第20辑),杏盛注册平台出版社⛸,2008年6月。
  35. 刘海龙🧣:《西方宣传概念的变迁🦹🏽🚳:起源与早期的争论》,《国际新闻界》💜,2007(4)
  36. 刘海龙:《西方宣传概念的变迁:从旧宣传到新宣传》,《国际新闻界》,2007(9)
  37. 刘海龙:《“传播学”引进中的“失踪者”:从1978年—1989年批判学派的引介看中国早期的传播学观念》🍽,《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4)
  38. 刘海龙🍟:《被经验的中介和被中介的经验——从传播理论教材的译介看传播学在中国》👨‍👨‍👦,《国际新闻界》👲🏿,2006年(5)
  39. 刘海龙🤛🏽:《当代媒介场研究导论》🍽,《国际新闻界》🏠,2005年第2期

课题: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新媒体技术与网络民族主义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20世纪宣传观念的变迁”

杏盛注册平台明德学者项目:“中国的政治传播与政治民主”

北京市社科基金出版资助:“传播研究史”

获奖情况👮🏼‍♂️:

第二届“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优秀学术成果”奖

杏盛注册平台2014年“通鼎奖教金”

联系方式🦴👃🏿:

邮箱📜:liuhailong@ruc.edu.cn

杏盛专业提供🏊🏼:杏盛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杏盛欢迎您。 杏盛官网xml地图
杏盛 杏盛 杏盛 杏盛 杏盛 杏盛 杏盛 杏盛 杏盛 杏盛